摘要:关于城市大脑的政策支持、行业动态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来到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并详细了解了上海在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的做法。在听完工作人员对“城市大脑”的介绍后,习近平说,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我们创建国际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我们要为此再进一步努力。
实际上,早在2017年11月科技部召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上,国家就已经宣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除了自动驾驶、医疗影像、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之外,我国将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此次会议标志着“城市大脑”成为支撑我国依托人工智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本文从“城市大脑”概念的发展、重点企业、重点城市等方面出发,对该行业的技术发展、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研究。
一、概念发展
从2012年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以来,住建部已公布3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500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果,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然而,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智慧城市在城市服务、支付、物流、电子商务、政务处理等方面对整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是原本智慧城市规划中并没有意识到的;
2)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3)盲目炒作、顶层设计缺乏、数据孤岛等问题凸显[1]。
2015年,中科院互联网类脑巨系统研究团队发表论文《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一文中提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在互联网类脑化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步形成自己中枢神经系统、城市感觉神经系统、城市运动神经系统等。以此为基础形成城市的两个核心功能:第一是城市神经元网络系统(城市大社交网络),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第二是城市大脑的云反射弧,实现城市服务的快速智能反应。基于上述类功能推动城市智慧的不断进步。这样类脑城市建设架构称之为城市大脑[2]。
2016年10月,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阿里正式发布“城市大脑”概念,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城市大脑项目组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
[1]刘锋,《城市大脑的起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刘锋,《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
二、政策推动
1. 国家顶层政策
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开启。这里,提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彼时虽未明确提出“城市大脑”概念,实际上已经在政策中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
2. 地方政策规划
地方政府中,最典型的应属杭州市政府。杭州市借助自身科技产业优势,率先开展了试验性探索。从2016年开始的几年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推出了一系列推动杭州“城市大脑”发展的政策:
2016年10月13日开幕的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计划。
2017年6月2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数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推动数据资源成为杭州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宏观决策、社会治理、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2017年10月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数据资源管理局的职责:推动城市数据孤岛的打破,组织实施“城市数据大脑”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标准等。
2018年4月13日,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城数据大脑规划》,将分三个阶段实施,至2020年实现城市全面智能化。阶段一(2018):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平台与典型行业系统、试点区县中枢,形成城市数据大脑核心框架体系。阶段二(2019-2020):扩展行业系统,推进区县中枢建设,实现城市数据大脑延伸覆盖。阶段三(2021-2022):完善城市数据大脑产业生态,全面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向社会开放计算能力和资源,支持人工智能创新。
2018年6月2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将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化建设,将与杭州城市大脑的数据对接,为急救病人提供更合理的调度、转送、交接方案,实现对全市急救业务运行的统一管理。
2018年10月9日,印发《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将聚焦“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运营方面,到2019年,“城市大脑”在交通治理领域应用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到2020年,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到2022年,治安防控系统基本建成,城管、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应用实现全市全覆盖,亚运、旅游、环保、消防等领域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打造全国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
2018年10月19日,杭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充分依托“城市大脑”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领跑全国,深入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全面降低企业、居民的“时间成本”。
三、企业发展
1. 总体方案企业
1)阿里云ET城市大脑
阿里云“ET城市大脑”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从杭州等城市开始,进行了成功的先期探索。ET城市大脑采用性能成本双领先的大数据计算能力、海量多源数据规模化处理与实时分析技术、实时视频识别及自动巡检技术、类脑神经元网络物理架构,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的三重突破。
城市大脑1.0在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发布,城市大脑2.0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发布。城市管理者可以直观地使用数据进行管理工作,系统可以管控信号灯、摄像头,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机制,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智能化提示交通情况及智能调度。
2017年7月20日,阿里云城市大脑三项技术论文同时入选世界性顶级学术会议第25届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披露了其三项技术,包括视频异常检测时空自动编码、用于人员识别的有多层次相似感知的深层Siamese网络、用于图像程式化生成的程式化对抗自动编码器,这些研究成果保证了“城市大脑”的真实落地。
目前有多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确定将采用阿里云的ET城市大脑优化城市治理,包括杭州、衢州、德清、上海、海口、西安、重庆、吉隆坡等。
2)百度ACE王牌计划
2018年11月1日,2018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开幕,发布百度AI城市“ACE王牌计划”。该计划将以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城市为发展脉络,基于智能化、自动化,连接激活、高效的理念,让人工智能落地到城市中。
“ACE王牌计划”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城市综合治理,百度与Intel就城市信息安全及保护达成战略合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百度为城市输出以大数据、区块链、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核心的城市综合治理方案。
目前,百度已与北京、上海、长沙达成战略合作。在北京,百度将依托百度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北京打造成“超大型城市智能化治理样板”。该项目已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落地,百度将从海淀区开始,接管所有的红路灯,智能实时的进行调整。根据预算,可使交通拥堵时的等待时间减少30%-40%。
3)华为城市大脑
2017年11月14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华为发布了最新的智能运营中心(IOC),包括云数据中心,集成通信平台,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GIS云平台。它作为城市大脑,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城市日常运行可视化,跨部门应急响应和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决策支撑。同时华为还能提供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物联网平台,安全,轻便,智能的操作系统LiteOS,使得城市形成完整的“循环”, 末梢神经感知后大脑能决策并指挥,带来物理世界的改变。
此前,目前的概念与华为此前提出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架构 “一云二网三平台”理念一脉相承(一云是城市云数据中心;二网是城市通信网和城市物联网;三平台是大数据服务平台、业务应用使能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凭借智慧城市理念,华为联合多家合作伙伴,仅在2016年,华为就参与了42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与62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4)滴滴交通大脑
2018年1月25日,滴滴出行在2018智慧交通峰会上推出了智慧交通战略产品“滴滴交通大脑”,将携手交管部门,运用AI的决策能力解决交通工具与承载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
交通大脑包含3个关键的中枢:数据中枢、分析中枢、控制中枢,3个中枢联动实现“发现—决策—行动”的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中枢整合出行地图、全路网扫描、移动电子眼等多方数据为控制中枢和分析中枢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中枢承担计算能力、AI分析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让所有数据可以最高效地运转,最智能地分析决策;所有的联网设备则通过控制中枢智能化完成,包括信号灯、诱导屏、视频卡口、停车场等,甚至标识标牌、路灯、警力调度也能联网控制。
2018年,“滴滴智慧交通大脑”已被中国20多个城市采用,用于交通流量测量、智能交通信号、交通拥堵分析、安全驾驶分析、智慧信号灯、交通引导系统、潮汐车道和公交调度系统。
5)旷视科技城市大脑
2018年10月19日,在亿欧智库主办,思贝克联合主办的“BATi智慧城市论坛”上,旷视科技Face++担任公共安防业务负责人陈雪松作了“城市大脑建设方案”的报告。
旷视科技的城市大脑整体架构为“四三二一”,四是城市划分,符合信息化建设的体系架构等级;三是业务层级,包括城市级,行业级和企业级;二是两类处理,包括数据处理和平台整理;一是一个计算和操作能力中心。
旷视依托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其城市大脑的核心应用场景有三个:一是公共安防及城市治理,已与北京、浙江等 26 个省市的公安部门实现了深度合作并开展应用试点工作;二是智慧社区及智慧办公,已经与凯德、万科等龙头地产企业和共创空间,以及保障民生的多地区公租房管理部门合作应用了旷视智能解决方案;三是智能零售及智慧物流,已经与便利蜂、来福士、肯德基商家合作上线了智能零售系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6)佳都科技城市交通大脑
佳都科技城市交通大脑在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下,通过完备的数据采集,来支撑交通容量、需求和状态的智能分析计算,进而驱动新一代智慧交通创新业务应用。
佳都科技城市交通大脑核心技术是可计算的道路交通网络模型以及基于身份检测的交通系统模型:可计算路网模型,基于交通语义的关系表达和计算技术的支撑,将所有的交通设施、规则、控制策略都被数字化、信息化,并以能够为计算机所理解的形式计算、查阅、存储;基于身份检测的交通系统模型,采用卡口、RFID、GPS等具有身份特征的检测方法,自动统计监视区域的交通流量、车速、道路占有率等参数,且准确获得目标车辆位置、车牌号码、车辆型号等特征信息,卡口系统还同时具备视频图像以及视频流的采集功能。
目前,佳都科技的城市交通大脑已经落地安徽宣城市。
2. 分系统企业
除了总体方案方面的巨头,还有大量的企业依托自身能力优势,从感知、认知决策、执行、计算、运营等方面切入,站到了城市大脑风口。例如:
在城市信息感知领域,有海康威视、西湖电子、杭州数字技术等公司提供城市交通数据采集;在城市信息认知决策领域,银江股份、依图网络、浙大中控、浙江大华、数源科技等公司开展整个城市的全局数据交换、海量数据处理、数据深度学习、道路的建模和车辆行驶轨迹的识别、交通大数据处理和交通灯智能配时算法、图像识别智能算法等工作;在城市信息、数据传输和存储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梦工场、启明星辰等提供信息网络、服务器托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基础的计算能力提供方面,新华三集团、富士康、华云通数据、中国电信等提供高性能服务器、云计算等能力。
四、城市实践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已经迈入第二阶段。杭州城市大脑2.0将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一年扩大28倍。接管1300个路口信号灯、接入4500路视频,通过7大生命体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并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指挥杭州200余名交警。受益于“城市大脑”,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依据公开的城市季度报告,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目前,除了交通、消防之外,“城市大脑”目前还在征信